鐵飯碗不香了?從公職夢想到財務自由:三十年社會變遷的見證
30年前,考上公務員是人生勝利組
那年,我在圖書館埋頭苦讀,跟著一群人準備公職考試。那時候的社會有個共識:考上公務員,就等於擁有穩定的未來。薪資雖然不高,卻夠用;福利完整、退休有保障,不僅父母安心,連擇偶市場也大大加分。
如今,年輕人為什麼不追「鐵飯碗」了?
最近看到媒體報導,連書店的公職考試書架都門可羅雀,讓人不禁感嘆時代變了。年輕人不再瘋考公職,甚至覺得那是「浪費時間」。
是他們太不穩定,還是我們太懷舊?
其實,這一切都反映出社會與經濟結構的劇烈變化:高房價、低薪資、通膨侵蝕生活品質,加上政府財政壓力,讓過去那種「做一輩子就等退休金」的生活越來越不可靠。
財務自由崛起,正在取代「穩定工作」的地位
與其辛苦考試換穩定,年輕人現在更想靠投資理財、創業、FIRE(提早退休)來取得主控權。
ETF、配息股、被動收入、資產配置,這些詞正在逐漸取代「高考」「升等」「退休俸」成為新一代關心的話題。
這不是不務正業,而是一種時代的生存智慧。他們知道:光靠一份薪水,不夠安全,也不自由。
從體制思維走向資產思維,是我這一代人的功課
作為曾經的公務員,我也經歷過對制度的信仰與對工作的倚賴。但後來才明白,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對風險的理解與資產的建立,而不是職位的穩定。
中年以後,我才開始認真學習投資,從帳面虧損到建立穩定現金流,過程不容易,但值得。
公職不再萬能,但學會理財永遠不嫌晚
我不會否定公職的價值,但也不會再用舊時代的眼光去看現在的年輕人。他們用自己的方式,對抗這個變動的時代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