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元的按摩課:生活投資不只看回報,也看人情
傍晚去黃昏市場逛逛,眼角瞄到一個簡單的按摩攤。掛著手寫的招牌:「肩頸按摩 200元」,一個上了年紀的師傅坐在那裡,看起來有些疲憊但親切。我站了一會兒,本來沒打算按,但心裡突然浮出一句話:「就當是幫個忙吧。」 這不是衝動消費,是一種「棒場」的念頭。在不影響自己生活的前提下,試著把這200元變成一點點善意、一點點支持。 投資生活,也會遇到「人情風險」 說真的,按完的感覺並不好。師傅的手法很生澀、沒有節奏,按到後面我幾乎是在「等時間過完」,甚至有點後悔。但轉念一想,這或許也就是生活裡的「人情風險」吧。有時候我們不是基於效益或理性做選擇,而是出自一種同理、心軟,甚至是一時的感性。 在投資裡,這其實也有類似現象。明知某些標的沒什麼未來、甚至風險高,但因為朋友推薦、老闆推銷、親戚拜託,我們還是咬牙買了下去。不是看好,而是「不好意思說不」。這些決策,結果通常也不怎麼樣。 沉沒成本之外,也有社會觀察的收穫 200元花出去了,就當是一次 「生活觀察的學費」 吧。我看到的是一個年長者還在市場邊辛苦討生活的樣子,也許沒有專業訓練,也許只是想賺點現金養家或貼補生活。也許他並不擅長,但還是願意試著做些什麼。 我們常說 「沉沒成本不可回收」 ,但我倒覺得,這筆錢換來的不是按摩的效果,而是一種提醒:這社會上,有很多人其實撐得不輕鬆,而我們能用小額幫忙的時候,就幫一點點,不過度、不盲從,就好。 投資不是只有錢,也有心 以前我也做過整脊療程,那種按到懷疑人生的痛,換來的是效果;而今天是無痛但也無感,但卻有情。兩者各有代價,效果不同,但都讓我學到了東西。 所以說,生活裡的小花費,不只是在「買服務」,也是在面對自己的價值選擇。這一次的經驗雖然不完美,但我心裡並不覺得可惜,因為這是一種 「帶著理解的消費」 。 結語:日常小花費,也是人生投資練習 生活就像投資市場,有時候是靠理性分析,有時候是憑感覺下注。不是每一筆都會賺,也不是每一次失望就等於失敗。 這200元按摩,也許不是划算的交易,但卻是有意義的經驗。人生的投資,不只是錢要花在刀口上,有時候,刀口也在人的心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