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, 2025的文章

過了50歲才懂:「賺多不如領得穩」——懂的才碰,才是王道(理論加強版)

  說到退休理財,有句話必須銘記在心,那就是: 不懂的,不要碰!」 年輕時我們敢衝敢拼,什麼商品火就買什麼,什麼朋友說賺就跟著衝。看別人買加密貨幣翻倍,我們也眼紅;看別人炒權證秒賺一台車,我們也想搏一把。但到了一定年紀後才會明白:這些高風險遊戲,不是我們退休後該參加的**「人生下半場活動」**,而是會讓人一夕失眠的心臟測試。 理論派站台:行為經濟學這樣說 有沒有理論支持這些「不懂不要碰」的老話呢?還真有,來請行為經濟學的巨頭丹尼爾·康納曼(Daniel Kahneman)站台一下。他指出:「人類在面對不確定性時,往往會高估自己的判斷能力,低估風險。」這也就是過度自信(Overconfidence Bias)。 當我們對某項金融商品不熟,卻聽了幾個YouTuber推薦、或鄰居阿明說「穩賺不賠」,就砸下重金,這就是過度自信在作祟。退休後還這樣操作,只能說是「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」。 再來一位學者——巴菲特的老搭檔查理·蒙格說得更直接 : 「你不需要在每個領域都打擊率一百分,你只要在你理解的領域裡,不犯錯就好。」 也就是說:退休後,我們只需要在自己熟悉的金融領域裡穩穩地打擊,就能活得好好的。 懂的才碰,退休理財四字箴言:「熟、穩、簡、領」 退休後我們追求的不是資產爆炸式成長,而是心臟負擔降低與生活現金流穩定。所以,理財選擇上最好遵循以下四個字: 1:熟:選擇自己「熟悉」的金融商品。你了解台灣的ETF、定存、儲蓄保單?那就好好研究這幾個,不要因為美國某個什麼REIT大漲就跳進去。 2:穩:回報「穩定」最重要。看起來10%的年化報酬很誘人,但如果標準差像坐雲霄飛車一樣,還不如回到4~6%的穩穩收入。 3 :簡:簡單的商品比較不容易出錯。ETF、債券、年金、股息股票這類有制度、有規則的商品,比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好太 多。 4:領:能「領現金」的金融商品,是退休族的真愛。 什麼 是好 商品 ?能定期穩定領現金、補貼生活的,就是好商品。 小心你不是「金融玩家」,只是「退休領主」 市場上充斥著太多看似「簡單好賺」的選擇,其實背後機關重重。你不會開飛機,怎麼可以隨便坐進駕駛艙?金融商品也是一樣。退休後我們不再是冒險家,而是需要穩定領薪的領主。記住這一點,你就能避開許多金融陷阱。 結語:聽聽可以,參一腳不行! 那些一夜致富的故事、賺千萬退休的傳奇,看看就好,就像武俠小說一樣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