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投資筆記一 從親戚的投資失敗,看見風險管理的盲點
投資不是賭運氣,而是面對風險的能力
最近聽到一位親戚在股市中栽了個大跟斗,讓我不禁想起一句老話:「賺錢時像神,賠錢時怪天。」
他當初信心滿滿,說那檔股票是「穩賺不賠」,還勸我也跟著買。結果行情一反轉,不但沒獲利,還賠得比預期更多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他並不覺得自己的判斷有問題,反而把責任推給大環境,說是「運氣不好」。
這件事讓我重新思考,投資不只是挑對標的,更重要的是風險意識與情緒管理。
信心與過度自信,只隔一層紙
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來看,這位親戚顯然是中了「過度自信」的陷阱。他以為自己看得比別人遠、懂得比市場多,卻忽略了風險的真實存在。其實,我們很多人都曾經這樣——在獲利的時候認為自己聰明,虧損時卻只看到外部因素。
市場永遠比個人更複雜,沒有人能真正掌握未來。
沉沒成本:最難放手的不是錢,是自尊
他還犯了另一個常見錯誤,就是沉沒成本的陷阱。已經投入的資金愈多,愈難認輸。明知道情勢不妙,卻還是死守著不願賣出,總覺得「再撐一下就回來了」。
但市場不會因為我們的投入而給予回報,反而因為這種情緒化的決策,讓損失越滾越大。有時候該做的不是堅持,而是放手。
不懂分散,才是真正的風險
我後來才知道,他把幾乎所有資金都壓在一兩檔股票上,連基本的分散配置都沒有做。這就像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一跌就全碎。
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早就強調:分散投資是降低風險的基本功。不是為了分散報酬,而是為了在意外發生時,還有退路。
情緒,是投資最大的敵人
這場失敗不是因為他選錯股票,而是因為他在錯的時間點,做了錯的反應。市場波動時,最難控制的從來不是價格,而是情緒。很多人不是輸在市場,而是輸給自己的恐懼與貪婪。
投資最難的,往往不是看懂報表,而是看懂自己。
後記:跌倒不可怕,怕的是沒學到東西
這位親戚的經歷,讓我再次體會:投資從來都不是一場一帆風順的旅程。跌倒不可怕,可怕的是跌倒後還覺得自己沒問題。
我們都會犯錯,但若能從錯誤中學習、修正思維,那就是成長的開始。
風險無法消除,但可以管理。這不只是投資的道理,也是生活的智慧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