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無所事事」的高級版本:當富人說閒,他們其實很忙!
富人與一般人對「閒」的不同理解 有一天,我跟一位退休的朋友聊天,他語重心長地說:「我現在每天都無所事事,閒來閒去。」 這話一出,我腦海立刻浮現出一幅畫面——他大概穿著鬆垮的睡衣,手裡抓著一包洋芋片,癱在沙發上對著電視機發呆,過著我們夢寐以求的退休生活:沒事做,也不用做事。 結果,當我聯絡他時,發現現實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。這傢伙不是在日本吃壽司,就是在歐洲喝咖啡,甚至有次他回訊息時,我還以為他坐在阿里山的小火車上,悠哉地看風景。他的「無所事事」,根本不是那種「發霉」的閒,而是隨時準備「浪跡天涯」的閒。 我忍不住問:「你這哪是無所事事啊?你比上班還忙吧?」 他淡淡地說:「現在的我,不用再看老闆臉色,不用打卡,想幹嘛就幹嘛,這不就叫『無所事事』嗎?」 這時候我才明白,原來他的「無所事事」,翻譯成我們普通人的語言,就是:「 沒有工作這種事來束縛我 」。而我們的「無所事事」,通常還會自帶點焦慮和茫然,彷彿閒得不夠心虛,生活就少了點安全感。 更氣人的是,他年輕時隨手買了1000美元的比特幣,當時比特幣還不到一塊美金。等漲到五美元時,他隨便賣了900個,留了100個。結果,比特幣飆到三萬美元,他直接宣布退休,從此開始他的「無所事事」人生。 你能想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「無所事事」嗎?這可不是整天窩在家裡跟沙發黏在一起,而是想去哪就去哪,想玩什麼就玩什麼,甚至忙到沒時間工作。 所以說,當我們這些普通人在聊「無所事事」時,通常是指:「今天不知道要幹嘛,刷個手機打發時間好了。」但對有錢人來說,「無所事事」的意思是:「今天是去巴黎喝咖啡,還是去北海道泡溫泉呢?」 這時候,我終於悟出一個人生道理:我們追求的財富自由,並不是帳戶裡有多少錢,而是擁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。真正的「無所事事」,不是窩在家裡等時間過去,而是可以隨時坐上阿里山的小火車,吹著山風,看著雲霧繚繞,然後跟人家說:「哎呀,最近都沒什麼事做。」 如果這就是「無所事事」,那我願意忙到沒時間工作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