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漂流的浪漫到資產的實在:一場人生與投資的對話
年輕時的浪漫情懷
年輕時,我曾懷抱一種浪漫的情懷——成為城市的漂流者。
那是一種輕盈的流浪,不以目的為終點,只為在繁華街巷中隨意漫遊,聆聽不同的生活節奏,與陌生的風景交織。每一次踏入新的城市,便像是開啟了一本未讀過的小說,裡面充滿了不確定的未知與無窮的想像。或許在不遠的將來,我會成為另一個無根的流浪者,在流動的城市中留下些微的痕跡,卻又無所牽掛地隨時消失於其中。那時,我憧憬的流浪並非一種逃避,而是一場探索生命的旅行,一場靈魂的自由冒險。
存在主義的自由與選擇
這種情懷,源自我對文學與藝術的嚮往,對遠方的嚮往,對生活中每一份微小而真實的經歷的追求。這樣的浪漫,某種程度上與存在主義哲學中的自由意志有關,尤其是讓-保羅·薩特所提出的觀點。他認為人類的自由來自於選擇,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,並在無常的世界中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。而我的這段流浪經歷,恰好反映了這種對自由的追求。正如薩特所說:“人類存在先於本質”,這意味著我們的生活不是由命運或環境所決定,而是由我們自己的選擇塑造。那時,我幻想自己是這樣的一個自由靈魂,隨時可以選擇一個新的方向,去迎接未知的挑戰。
自由的真正含義
然而,這種理想中的自由,隨著年歲的增長,逐漸被現實所挑戰。隨著經濟的壓力,生活的責任,這種理想中的漂泊生活開始逐漸顯得遙不可及。自由不再是無所顧忌的隨心所欲,而是有選擇的能力,能夠在必要時回到“正常生活”的狀態中。這樣的選擇權,也讓我意識到,真正的自由不是無所事事的隨心所欲,而是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。
清明早晨的反思
直到後來,我在一個清明連假的早晨,坐在住家附近的超商喝咖啡,看到一對年輕男女連續幾天趴睡在桌子上。他們看起來疲憊卻依偎,一開始我以為是浪漫的現代版梁祝,但連續數日的目睹,我讀出了某種不得已的氣息。那不再是流浪,而是流落;不再是選擇,而是無路可退。
那一刻,我猛然意識到——
安貧樂道,是有退路者的奢侈;真正的貧困,是沒有選項的悲劇。
投資理財與人生選擇
當人生只能被動承受,哲學與美德就不再是選擇,而是無聲的忍耐。這種現實的撞擊,也讓我重新思考起「理財」的真正價值。
人生的安全感,來自於「選擇權」的存在。而「投資」,本質上就是一場讓我們在未來仍然擁有選擇權的行動。
我曾走過浮誇的路,買過熱門股、追過網紅基金,也曾對技術分析深信不疑。但最後我發現,真正能為我在人生中買回「自由」的,是一種穩健、能夠創造穩定現金流的投資方式——就像過去人們買房收租,我選擇了高股息ETF與市場型ETF的搭配投資策略。
高股息ETF像是一口口井,持續產水,讓我可以在退休後不憂柴米;而市場型ETF則是那片無邊的草原,雖起伏不定,但長期看來能穩步增長,為未來保值。
我理解市場的風險,也明白自己的時間有限——我已不再是那個能用時間換機會的年輕人。我要的,不再是短暫的勝利,而是長久的生存。
投資是為了自由
人生不是一場追逐財富的競賽,而是一場不斷尋找選擇空間的修煉。年輕時你可以浪漫地流浪,年老時你希望可以安然地坐下。投資,正是從浪跡天涯到安居樂業之間的那條橋。
如果你問我什麼是最真實的理財智慧?
那我會說:當你在人生任何一刻,都還能自由選擇是否「浪漫」,那就是你理財成功的證明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