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退」?還是「月月爽」?──給站在退場門口的公務員一封幽默但深刻的信


I. 「已經可以月退了,但我為什麼還在繼續混?」──站在十字路口的你

親愛的「公務員」朋友,當你年資超過25年、符合月退條件,那就是你成功升級為台灣最少數的特權族群之一!每月穩定的現金流,讓你能夠擺脫「每月月底慌」的焦慮,過上無憂無慮的日子。你開始思考:“嗯,我是不是可以拿著這些退撫金,優雅地過個慢生活?”


但,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一邊掂量“我是不是該提前退休?”一邊卻還是繼續工作?是因為工地上的同事看似都在盡情揮灑青春,而自己像是中年危機的代表?


好啦,讓我們來分個清楚:你在選擇「提早退」或「繼續撐」,其實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遊戲,你可以選擇退出或繼續參賽,完全取決於你想要的“勝利”。



II. 「減%數月退」:是賠錢,還是心理賠償?

很多人一聽到「減%數月退」,就嚇得像貓見到大黄狗,眼睛大得像鳳梨酥!但問題是,減%數真的代表虧損嗎?我們來搞清楚幾個常見誤解:


1:壽命長、健康好,減%數其實等於「超值優惠」

一年少領幾千塊,難道你沒有想過,你有可能再活20年嗎?對啊,根據統計,很多人60歲才開始真正享受生活,如果到75歲還活得好,這幾年的差額真的不過是無傷大雅的小錢。


2:心理帳誤導你:少一點金錢,等於少一點自由?

你看,當你每月領回來的那點月退金時,對某些人來說,似乎缺少了那個5%就等於是世界末日,但其實你能夠早早收回時間,去做自己喜歡的事,那才是「賺」到的最大價值!


3:機會成本:永遠不要低估年輕時的「空白期」

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黃金時代的職場長青樹那樣賺到大錢。早退了,或許可以讓你多些時間陪伴家人,或許還能創業、學新技能、練習拍照變網紅,想要的都可以擁有,為什麼要和時間對抗,爭那些五零零零五十塊的月退金?


III. 做到屆齡也好,繼續撐著也好,都是一種選擇

當然,繼續做到屆齡的人,可能會說:“你們這些提早退的人,沒有屆齡工作來的穩定!”嗯,好像有點道理,但真的是這樣嗎?來看看繼續撐的好處:


1:獲得更多保障與醫療福利

我知道你們可能暗地裡在想:“我不退,我就有保險、有福利、有醫療,這些保障多重要!”但實際上,很多選擇提前退的人,醫療保險照樣可以選擇購買,生活也不一定就差,反而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規劃生活質量。


2:更多人脈與經驗可以積累

繼續工作,其實是你擁有更多時間來建立第二職業的基礎。假設你未來想開一家餐廳或者做自媒體,繼續待在職場能夠結識到更多的合作夥伴或者想法,讓你不至於「退休了就變成社交沙漠」。



但,問題是:你是不是「被動選擇」,還是自己願意繼續打拼?如果是「被動」,那可就得想清楚囉。


IV. 「提早退」還是繼續待,究竟有什麼區別?其實就是:選擇的自由

所以,你是否曾想過,真正的選擇是什麼?你退的不是「公務員」這個職位,而是選擇擁有自己的人生。選擇提前退,就是選擇更多的空間去活出你想要的樣子,而不是讓工作控制了你的一生。


不過,記得,一個月退金的選擇,跟你人生的「快樂」並不直接掛鉤,畢竟,花得開心的人,錢袋子永遠不會覺得緊。


V. 你想要的,到底是什麼?

如果你感覺很猶豫,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,放心,這些問題比「中秋節該送多少月餅」簡單多了:


1:想想未來五年,如果不繼續做「公務員」,我能做些什麼更有趣的事


2:如果明天退休了,我會不會因為變得自由而焦慮?還是因為我找到了全新的自己?


3:你希望未來成為「把一生的工作完成的老公務員」?還是「有第二人生的多重角色玩家」?


結語:你的人生,不是勞動的累積,而是選擇的藝術

不管是選擇「提早退」,還是繼續工作,最重要的是:這是你的人生,你可以選擇走哪條路。如果你知道自己心中的真正需求,那麼這條路的選擇就不再是一個困惑,而是一個人生的大解放。別擔心,做個精明的選擇,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做決定的自己!

如果您正在考慮退休,或對退休生活有疑問,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們分享您的想法!

延伸閱讀:

能早退,別硬撐 ——學術背書下的快樂退休生存指南 - 4月 23, 2025

退休族的人生下半場:不必追求效率,而是學會有意識地活出 - 4月 28, 2025

在股災中不倒,就是贏家:我用月配息ETF打造穩定現金流 - 4月 08, 2025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免費的代價

老友的投資價值——從人力資產觀點看退休生活

高配息ETF:破解「左手換右手」迷思,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