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你學不好投資理財? 只有學對方法,才能真正打造被動收入
引言: 投資多年,我終於明白:市場不會照你預期走,風險與情緒才是最難管理的部分。這篇文章記錄我在股市高低起伏中的反思與學習,希望能幫助正走在投資路上的你,少一點迷惘、多一點清醒。 一、 人人 都想靠被動收入過生活 在現代社會, 「被動收入」 已成為多數人的夢想。尤其當工資停滯、物價上漲、退休年齡延後,透過投資理財建立現金流,讓錢為自己工作,是邁向財務自由的必經之路。 但現實卻是—— 大多數人學不好投資,也無法真正創造穩定的被動收入。 二、 沒有 資產,就沒有被動收入 這是殘酷的真相:要有資產,才能產生被動收入。 很多人誤以為投資可以靠「小錢滾大錢」,但若資本不足,報酬再高也難以產生穩定現金流。 舉例來說: 如果你手上只有 10 萬元資金,就算年報酬率 10%,一年也僅獲利 1 萬元,還不如打工兼職來得多。 因此,第一步不是找投資標的,而是先累積資本。 三、多數人學 投資 的方式錯在哪? 1. 聽信理專與 保險 業務的話術 很多人不研究,直接買下推薦的基金、變額壽險或高 股息 ETF ,只因為「對方講得頭頭是道」。 2. 跟風 YouTube 網 紅 與社群意見 現在網路上充斥短影音與財經 KOL,但他們的建議大多缺乏個人化評估與風險揭露。 3. 對教科書抗拒 這是最大問題:大家不願意看原理,只想聽結論。 四、教科書是建立財務知識 的 基礎 教科書不是用來賣商品,而是幫你「建立觀念」 雖然內容比較理論、乏味、不花俏,卻能讓你真正理解什麼是: 市場風險與系統風險: 延伸閱讀: 理性投資的第一課:認清風險,不迷信預測 - 4月 16, 2025 資產配置與分散投資 機率與報酬分布 有效市場理論(EMH)與其爭議 延伸閱讀: 市場有效性假說簡介:股市入門必讀 - 5月 10, 2025 這些觀念,才是你能否長期穩健投資、避免陷阱的關鍵。 五、學會投資,不靠技巧靠 架構 投資不是學「撇步」,而是學「邏輯」 市場變化快速,你學的每一個招數可能過幾年就不靈了,但投資背後的邏輯、風險意識與自我認知永遠不會過時。 例如: 你知道為什麼股市下跌時 ETF 不該全賣嗎? 延伸閱讀: 高配息ETF:破解「左手換右手」迷思,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 - 5月 12, 2025 你能接受每年 3~5% 回報嗎? 延伸閱讀: 法,財富 退休金準備,不只是「存多少錢」──而是「每月能用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