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鐵飯碗到財務自由:社會變遷下的選擇與省思

 

一、曾經的夢想:鐵飯碗的榮耀

三十年前,我曾是圖書館裡那群日夜苦讀、夢想成為公務員的年輕人之一。那個年代,「考上公職」不只是個人出路,更是家庭的驕傲。穩定薪資、退休保障、社會地位——這些元素構築了那時代對「理想人生」的想像。


在那個社會氛圍下,公職成為擇偶的加分條件,也被視為少數能翻轉階層的穩妥道路。我們相信,只要進入體制,就能一勞永逸。


二、時代轉變:鐵飯碗失色

如今再逛書店,公職考試專區人煙稀少,媒體也報導年輕人對鐵飯碗興趣漸失。這種落差讓人感嘆,也引發我的思索:是價值觀錯位,還是時代真的變了?


事實上,這正是社會結構與經濟環境變遷的反映。高房價、低薪資、少子化與財政負擔,讓「穩定」的公職不再等同於「保障」。年輕人不再單純追求穩定,而更重視成就感、彈性與未來的主控權。


三、新價值觀:從穩定收入到財務自由

這樣的社會變遷,也帶動財務觀念的革命。越來越多年輕人轉向投資理財,追求財務自由,不再寄望單一職業能帶來一生的安穩。


ETF、現金流、資產配置、FIRE運動……這些名詞在現今的年輕世代間廣為流行,代表的是一種「自己負責、主動規劃」的態度。與其期待退休金與升遷制度,不如掌握自己的資本與時間自由。


四、個人的轉變:從體制安全到資產思維

作為曾經的公務員,我也在職涯中逐步體會到:靠一份工作不等於真正的安全。若不學會理財、資產配置,即使薪水穩定,生活依舊可能陷入焦慮。


年輕時沒有人教我們投資、風險控管、通膨對現金的侵蝕。我是到了中年才逐步理解這些觀念的重要,並重新調整財務策略。這不只是理財行為的轉變,更是一種因應時代的必要學習。


五、省思與寄語:時代的課題,選擇的智慧

我不會說哪一代更好,也不覺得哪種選擇才是對的。每個世代都有其挑戰與課題,我們這代靠穩定換安全,他們這代用自由換未來。


只是,從過來人的角度回望,我更清楚地看到:「真正的安全感,不來自制度,而來自你對風險的理解與對未來的準備。」


若能回到當年,我會告訴自己——除了努力考試,也該早點理解金錢的本質與時間的價值。那樣,我會更早開始自由的人生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免費的代價

老友的投資價值——從人力資產觀點看退休生活

高配息ETF:破解「左手換右手」迷思,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