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知識的鴻溝:當法律人遇上跨領域探索
辦公室的哲學辯論 有時候,知識的隔閡深得像海溝,讓人難以跨越。我最近就深刻體會到這一點,地點是在辦公室,對象是我的長官。 長官來自法律界,邏輯嚴密,條理分明,證據至上。說他是法律世界的高手,絕不為過。但當我興致勃勃地向他分享管理學或投資學的一些基本概念時,他的反應卻讓我愣住了——他皺起眉,滿臉困惑,彷彿剛咬了一口生檸檬。 知識的孤島 「這些東西有什麼用?」他疑惑地問。 我瞬間頓悟,這不只是我們之間的理解差異,而是整個世界普遍存在的「知識孤島」現象。當一個人長時間待在某個專業領域裡,思維模式會逐漸定型,形成獨特的專業濾鏡。廚師看世界,可能會想:「這道料理怎麼燉才入味?」投資人則會思考:「這個選擇的風險報酬比如何?」而法律人則問:「這件事符不符合現行法規?」 錯失跨領域的契機 這樣的鴻溝,讓我們錯失了許多跨領域的機會。我自己剛開始接觸投資學時,也曾經懷疑它的價值。但後來發現,投資不只是賺錢的工具,更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手段,幫助我們在變動的世界裡找到穩定點。如果當年就明白這一點,或許我的錢包不會經歷那麼多「大出血」的慘劇。 破除鴻溝的策略 但知識的鴻溝不會自動填平,必須靠我們主動搭橋。我後來的策略是:「學習跨領域知識,保持開放心態,並且偶爾用幽默來打破隔閡。」當長官對投資學嗤之以鼻時,我微笑回應:「法律是保障資產的,但如果沒有資產,那保障什麼呢?」這句話讓他沉思了一下,似乎開始有些理解。 跨領域學習的價值 跨領域學習,其實就像學語言。當你只會一種語言,世界就像一本沒翻譯的書;當你懂得多種語言,就能讀懂更多故事。同理,當我們願意接觸不同的知識領域,思考方式就會更加靈活,甚至能發現許多有趣的連結。 知識是調味料 所以,不論你是工程師、醫生、藝術家,還是法律人,別讓自己的專業成為限制,而要把它當作探索世界的起點。試著閱讀一本與自己專業無關的書,或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,你會發現,這不只是學習,更是一場視野的拓展之旅。畢竟,知識就像調味料,懂得越多,人生這道菜才會更豐富、更有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