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理財/樂人生〈第十篇〉 終於理解「安全感」不是來自資產,而是來自策略

 

我曾經一有錢就想買股票,一有閒錢就想加碼,總覺得「錢不能閒著」。

但現在,我更重視的是比例:現金流夠不夠?預備金在哪裡?必要時能撐幾個月?


安全感從來不來自漲停板,而是來自「就算跌,也有辦法過」。


投資,不該是一種擔憂,而該是一種設計。

用策略框住焦慮,用紀律支撐未來。


當我理解了這一點,我就不再焦慮每一個黑天鵝,也不再每天找白馬股。

我找的,是可以伴我退休的穩定朋友,而不是一夜情的火熱標的。


記下今天的心情:不是資產變多了才安全,是你知道自己能撐住才踏實。


今日心情K線】:

先跌後漲,帶量上攻。清楚之後,行動就更有力。


【行為筆記】:

安全感來自事前規劃與風險承擔的心理建設,不是帳面數字的變化。


【投資語錄】:

「真正的富足,不是你擁有多少,而是你能承擔多少風浪還站得穩。」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免費的代價

老友的投資價值——從人力資產觀點看退休生活

高配息ETF:破解「左手換右手」迷思,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