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ETF教,你是哪一派?——投資門派與人生修行的搞笑筆記
清明連假我去廟裡拜拜求平安,站在廟口手搖飲在手,耳邊聽見幾位遊客聊得正熱:「川普如果當選,關稅又要來,台股要注意囉!」忽然靈光乍現——這根本不像在聊投資,更像是各宗教門派的法會集會!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教派,拿著K線圖當聖經,口念投資真言,彼此間還暗中門派競爭。價值派信奉巴菲特、成長派膜拜AI、技術派靠均線吃飯、總經派每天祈禱聯準會放鴿。我呢?我是「ETF教」的——主張躺平領息,心法只有一條:「不預測市場,只設計生活。」
投資圈像江湖,處處是門派
別懷疑,投資界就跟武林一樣,各派師祖各有道理,弟子們則各自為政、爭道不休:
1:價值派靠財報修行,講究企業體質,平時沉默,崩盤時還能加碼。
2:技術派看K線比看老婆還勤,心裡住著一隻MACD交叉金龍。
3:成長派對AI和創新企業像對初戀一樣死心塌地。
4:總經派專門解讀聯準會暗示,比占星還神秘。
5:ETF教(本人所在)只做三件事:定期定額、再投入、領配息。
這些門派雖互不侵犯,但內心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統。有人問我:「你相信哪一派?」我笑笑回答:「我信奉配息到老,長線抱牢。」
一夕致富?聽聽就好,別信太深
有些人動不動就丟來神話故事:「我朋友三年前買OO股,現在翻十倍!」「你知道那個版上的大神嗎?當沖一週賺台幣三十萬!」
拜託,這種故事聽聽就好。就像聽人說中樂透、撿到遺產、買 NFT 賺翻——好聽但不適合抄作業。投資市場不是賭場,一夕致富的神話,通常只有片段,不會講副作用。
想靠這種方法退休,就像去廟裡買發財金想買房一樣可愛……但,嗯,不實際。
我們都是迷信鴿,只是信的不一樣
心理學家做過一個經典實驗,把鴿子放進箱子裡,隨機掉飼料。某隻鴿子吃完剛好原地轉圈,牠以為這是召喚飼料的法術,從此每天轉圈圈。
投資人也常這樣。你哪次操作剛好賺錢,心裡就信了那招。用技術分析賺了,便開始朝拜「黃金交叉」;買ETF剛好漲,就覺得「被動投資最穩」;高股息ETF配息穩穩發,馬上變成現代的財神爺。
我們以為自己很理性,其實早就變成迷信鴿子,信的是那一次運氣,不是策略。
我也是信錯過,跌倒後才躺平
剛進市場時,我是什麼派都信,財經書啃了一打、財報算到頭昏、均線看得比新聞還熟。結果呢?績效不如意,信仰也破碎。直到後來,我選擇走上「ETF教」之路,不追漲、不當沖,專注配息入帳。
那一刻,我發現自己的人生從「想贏快一點」變成「穩穩贏下去」。
財富自由的原則:看長不看短
真正的財富自由,不是帳面數字很高,而是你知道每月的現金流從哪裡來,而且夠你活得安穩。
短線操作看的是天意,長期投資才看得出本事。
股票會漲會跌,但你的水電瓦斯、生活開銷不會放假。投資不是賭明天,而是佈局未來十年。
記住一句話:你不是在打怪賺錢,你是在設計一種能活得下去、活得好的生活。
【結語】投資是修行,股市是道場
宗教講因果,投資講風險;宗教有神諭,投資有年報;宗教要修行,投資更要耐心。
你是價值教?技術派?還是高股息信徒?不管你信哪一套,都請記得別拿別人的奇蹟當你的路線圖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