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時的「智商稅」

年少輕狂,繳了一筆學費

回想當年,滿腔熱血的我,因為老師的一句推薦,加上對女同學的蠢蠢心動,踏進了一場直銷說明會。當時的我天真地以為,這是一場改變人生的機會,沒想到其實是一場「收割韭菜」的盛宴,而炫富,就是他們用來撒肥料的最佳手段。

一進場,豪車、名錶、訂製西裝,一位穿得像金融大鱷的講者,在舞台上來回踱步,手指輕輕一滑,投影幕上跳出一張頭等艙機票:「你們知道嗎?我以前也是個普通人,但現在,我的生活是——自由的!」說完,他拿起鑲滿水鑽的手機,「輕輕一點,就能訂餐廳、訂飛機票,甚至……讓錢自己進來。」

這種場景,對於剛出社會的小白來說,比中樂透還刺激!當年的我心想:「這不就是未來的我嗎?」於是熱血沸騰,掏出了報名費。多年後,當我刷卡繳房租時,才發現自己當年的「智商稅」,比信用卡利息還高。

「炫富行銷」的終極奧義
這種「炫富行銷」,其實就是利用了心理學上的「社會認同原則(Social Proof)」。簡單來說,就是:「大家都這麼做,那一定是對的!」這就像餐廳門口排很長的隊,你就會覺得「這家店肯定超好吃!」

於是,直銷大佬們穿金戴銀、住豪宅、開超跑,就是為了讓你相信:「只要加入我們,你也可以變這麼有錢!」但你如果仔細觀察,會發現他們的超跑只停在會場門口拍照,豪宅的裝潢怎麼看都像Airbnb租來的,真正的財富自由人士,通常穿的是簡單的Polo衫,開的是20年不壞的Toyota。

短視頻財經網紅:現代版的畫大餅大師
如果說直銷是過去的「智商稅」,那現在短視頻上的「致富導師」就是進化版的「割韭菜高手」。

這些財經網紅的套路更強大,不但會在影片前五秒炫富,還會加上一句:「99%的人都不知道這個秘密!」讓你忍不住點進去看。結果內容就是:「想致富?那就買我的課程!」

他們的核心邏輯,利用了「可得性偏誤(Availability Bias)」,簡單來說,就是讓你看到的都是成功案例,沒有人告訴你失敗者的下場。

他們會說:「這個方法讓我一個月賺100萬!」但不會說:「有10萬個人試過這方法,只有我一個人成功。」這就好像賭場從來不會告訴你誰輸了多少錢,只會展示中獎的幸運兒。


真正的財務自由:低調才是王道

事實上,真正的有錢人,不是忙著拍炫富短片,而是低調地把錢拿去滾動資產。經濟學家湯瑪斯·皮凱提(Thomas Piketty)研究發現,富人真正的財富來源是長期穩定的投資,而不是短期暴富的幻想。

如果一個人真的財務自由,他會選擇舒服地喝杯咖啡,而不是每天拿著手機對著鏡頭說:「你們知道嗎?我以前也很窮!」

結語:錢要慢慢賺,千萬別交智商稅

回頭看,當年的直銷經歷,雖然讓我交了一筆「智商稅」,但至少學到了一個寶貴的道理:越是努力炫富的人,通常越沒有錢;越是默默投資的人,最後反而富可敵國。

所以,面對各種「一夜致富」的誘惑,記住一句話:「如果一個人真的發現了穩賺不賠的致富方法,他會自己偷偷賺,怎麼可能還要告訴你?」

保持清醒,避免成為下一個被收割的韭菜,這才是財務自由的第一步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免費的代價

老友的投資價值——從人力資產觀點看退休生活

高配息ETF:破解「左手換右手」迷思,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