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謊不是缺點,而是天賦:你忽略的創作力

 

說謊,其實是一種才華

✍️ 作者:50歲退休練習生|專注於股息投資與人生觀察

「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.」—— Joan Didion

最近聽了一場知名作家的訪談,主持人問他:「你小時候有什麼特別的才藝嗎?」

他笑著說:「會說謊算不算?」

全場一陣大笑。但他接著補了一句:「不是為了騙人啦,是因為腦袋裡的想像太多。像我放學走回家的時候,總會幻想巷口躲著一隻老虎,我得像冒險王一樣想辦法通過……」

這話不但沒有引來責備,反倒讓我一愣。

從小到大,我們被教導說謊是不對的——會被處罰、會失去信任、會「道德扣分」。但他把「說謊」講得那麼自然、輕盈,好像是一種日常創造,甚至,是一種對現實的溫柔挑戰。

💡 說謊,不見得都是錯。它有時是想像力的出口。

小時候的謊,是對世界的再創作

回想起來,每個孩子都說過謊。說自己考100分、說看到鬼、說家裡養過一條龍……

這些謊言,或許不是虛假,而是一種心理上的創作需求。

創作的起點,就是一場溫柔的說謊

長大後,我們漸漸懂得區分什麼是真、什麼是假,謊言不再天真,變得精緻、隱晦、甚至可怕。

但有一群人,卻把這份能力轉化成文字、畫面、聲音。他們寫小說、拍電影、畫插圖、做設計。
他們沒有忘記怎麼「說謊」,只是換了一個名字——創作。

🎬 我們甘願在小說裡相信不存在的人,因為那是一種「願意被騙」的浪漫。

誘導的關鍵:讓想像變成力量

真正重要的,不是「不能說謊」,而是——這份能力要被引導到哪裡?

若說謊是為了掩飾、欺瞞,那是破壞性的;
若說謊是為了創造、療癒、連結,那就是建構性的。

結語:在現實與幻想之間,築一座橋

或許我們都曾是那個「愛說謊的小孩」,只是長大後太快被現實修剪,忘了自己曾經擁有那份編故事的勇氣。

那些幼稚的謊言、荒誕的故事,並不可恥,反而是我們最早的創作本能。

🌱 「所有的創作,都是一種優雅的謊言。」——村上春樹
📣 互動提問
你小時候編過最荒誕、最有創意的「謊言」是什麼?
在長大後,你是否還保留著這份創造的勇氣?
👉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免費的代價

老友的投資價值——從人力資產觀點看退休生活

高配息ETF:破解「左手換右手」迷思,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