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不是換一種方式打工──從製麵攤的故事談起,談理財觀念矯正與企業經營思維

作者:50歲退休練習生|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

更新於 2025/07/17|發佈於 2025/06/12|閱讀時間約 6 分鐘


前言:一場關於創業的對話

前陣子和一位朋友聊天,他經營製麵攤多年。談到創業,他語重心長地說:「我這個攤子除非有兩組人可以輪替,否則根本不能休息。」

這句話讓我想起父親年輕時說的一句話:「如果你想創業,在創業之初就要考慮聘請員工。」

本文將結合理財觀念、企業管理、情緒應對與投資哲學,幫助你重新思考創業的本質,避免「換一種方式打工」的陷阱。


第一章:從製麵攤談起──「老闆不能休息」的根源

1-1 老闆比員工更累的現實

  • 進貨自己跑
  • 製作自己來
  • 客訴自己扛
  • 收帳自己催
  • 工傷自己醫
  • 節慶還要開工

✅ 小提醒:如果你不能請假三天,那你不是老闆,你是員工兼包商。

1-2 錯誤理解營收與利潤

「我自己做,可以省員工薪水」這種想法,其實讓你掉進了「高營收、低利潤、零自由」的陷阱。


第二章:理財觀念矯正──創業之初就該納入人事成本

2-1 把自己當成本之一

如果你沒有幫自己算薪水,就等於低估了自己。

✅ 行動建議:馬上寫下你每天的工作內容,估算合理工資。

2-2 創業前的財務模擬

  • 固定成本(租金、水電、原料)
  • 人事成本(含自己)
  • 現金流壓力(預備3-6個月周轉金)

📌 實務建議:預估前三個月淨損金額,若無法承擔,建議延後創業。


第三章:學習企業管理──從「自己做」到「讓系統做」

3-1 真正的老闆,是讓系統運轉

  • 建立流程
  • 訓練人員
  • 減少依賴特定個人
  • 控制風險

3-2 建立制度與信任

  • SOP(標準流程)
  • KPI(績效指標)
  • 定期回顧與優化

✅ 小提醒:流程是給員工自由,不是限制創意。


第四章:情緒管理──創業者的心靈韌性

4-1 創業初期必定孤獨

你得學會壓力下理性決策、孤獨中堅持理念、失敗後快速修正。

📌 練習:每天記錄「最有壓力的一件事」和「處理方式」,每週回顧一次。

4-2 情緒穩定,是經營者的職能

穩定情緒有助於凝聚團隊、減少誤判、傳遞信任。

✅ 領導從來不是權威,而是讓團隊安心。


第五章:把創業當成資產配置的一環

5-1 用「現金流觀點」看創業

創業不是買樂透,而是打造一座「現金流機器」。

  • 穩定顧客群
  • 可預測的收入模式
  • 簡化與複製的能力

5-2 投資與創業的相通邏輯

  • 資本報酬率 > 勞力報酬率
  • 可持續性 > 爆發性
  • 現金流 > 帳面獲利

「波動可以接受,現金斷流不行」──創業與投資一樣都需長期穩健。


第六章:三大創業陷阱,你中了幾個?

6-1 只懂技術、不懂經營

問題不在技術不好,而是沒時間管帳、排班、培訓。

6-2 只看營收、不算成本

📌 提醒:餐飲業平均淨利僅10%以下,不算自己工資可能更低。

6-3 忽略法律、稅務與風險

  • 不設公司 → 無限責任
  • 不報稅 → 風險巨大
  • 不保險 → 出事傾家蕩產

這些不是形式,是保命防線。


結語:創業,是為了更自由的生活

創業的本意,不是讓自己更忙、更累、更焦慮。

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做不完、休不下來、賺不到、撐不住,那就該問:

  • 是不是方向走錯了?
  • 是不是該調整角色?
  • 是不是該從「技術者」轉為「經營者」?

用對的方法,才能走得久,也走得輕鬆。


💬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創業故事

如果你也曾創業、或正在創業的路上,歡迎留言與我分享你的故事與反思。

也請分享這篇文章給你關心的朋友,讓更多人避開創業陷阱,用理性經營換來真正的自由生活。

📩 想看更多理財與現金流文章,歡迎追蹤我:50歲退休練習生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免費的代價

老友的投資價值——從人力資產觀點看退休生活

高配息ETF:破解「左手換右手」迷思,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