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風險到現金流50+人生/第一篇
第一篇:人生下半場:我們到底在怕什麼?
人到了五十歲,有些東西不再怕了,比如責罵、失戀、被看不起;但有些東西,卻愈來愈怕──像是疾病、破產、孤獨,還有「沒有退路」。
這不是矯情,而是人生走到這個階段後的一種清醒。
一、不是沒風險,而是風險換了樣貌
年輕的時候,風險多半是可以「拼一下」的。工作換一份、股票跌一波、婚姻爛一場,總覺得還有時間東山再起。但五十歲以後,很多風險變得不能承擔:
#健康風險:像我自己,左肩骨折後,才深刻體會什麼叫「不能提、不能搬、不能自理」的無力感。不是錢的問題,是你知道自己再也不像以前那樣「有本錢」。
#家庭風險:我曾經想好好陪著家庭過下半輩子,但現實卻是與妻子家族的衝突日益激烈,最後選擇了搬離,走向一個人的退休生活。這不是我預想的劇本,但我只能接受。
#財務風險:我也曾投入股市,以為讀了名師的書、上過技術分析課就能掌握市場,結果一次次被修理。直到後來才真正理解「現金流」的重要性,而不只是追求資本利得。
#情感風險:當你慢慢與老朋友失聯,或是不願參與親戚聚會時,會發現孤單這件事不是突然來的,而是慢慢形成的日常。
二、怕失控,也怕沒用
五十歲以後的怕,不像年輕人怕失敗;我們怕的是「失控」──失去掌控生活的能力。
沒錢,不敢生病;沒工作,不敢辭氣;沒人陪,不敢承認寂寞。怕的不是困難,而是那種「無能為力」的感覺。
退休不該是「等死」,但現實裡,太多人一旦沒了工作的名片,就像是從世界上被抹除存在感。我也曾經猶豫:我還能做什麼?我值多少錢?誰還需要我?
三、開始學會面對,而不是逃避
與其說「怕」,不如說我們終於學會誠實面對。年輕時靠勇氣,五十歲以後靠的是智慧與謀略。
我開始想
#我的錢夠不夠過完下半輩子?
#有什麼方式能穩定產生現金流,不靠運氣?
#哪些人是真心願意在我低谷時還站在我身邊?
#現在還能做什麼,讓自己每天醒來不覺得空虛?
這些問題,是痛過後才會問自己的。
結語:
五十歲之後的「怕」,其實是提醒我們:要準備。
準備身體、準備財務、準備心靈,也準備一個能夠安穩面對未來的自己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