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後保持清醒,別變成沙發馬鈴薯

退休後的三寶:有事做、有寄託、有變化(保持清醒,別變成沙發馬鈴薯)

退休這件事,對大多數人來說,就像是從跑步機上跳下來——本來以為會輕鬆自在,結果發現自己還在喘,還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。工作了一輩子,終於不用早起打卡,感覺上比學生時代放暑假還興奮,可是真正面對退休生活後,很多人會發現:這可不是放假,這是長期無業。

長期閒著不動,不只是腰圍會變大,連腦袋也會變鈍。所以,退休後的三個必備寶物:「有事做、有寄託、有變化」,就是讓你避免成為沙發馬鈴薯的最佳防線。

、有事做:活得像個有用的人
退休第一天,我信心滿滿地打開手機,結果發現群組裡靜悄悄,沒人找我,唯一的通知是超商寄來的會員優惠券。這時候你才會發現,退休並不代表世界還會圍著你轉。

所以,「有事做」是避免變成空氣人的關鍵。當然,這裡說的「有事做」不是指每天去公園數有幾隻鴿子,而是找點能讓自己感覺有價值的事情。

有些人開始學鋼琴、學畫畫,有些人去當志工,還有人鑽研投資理財(這點對我來說剛剛好)。畢竟,投資組合也需要「有事做」,保持資產流動,每天打開信箱看到股息入帳的通知,這種感覺不輸給上班領薪水,甚至還更爽!

總之,不管做什麼,只要能讓大腦運轉起來,不會讓你每天窩在家裡發呆,那就對了。


二、有寄託:避免變成退休後的「無業遊民」
「有寄託」的意思,不是找個人依賴,而是讓自己的生活有一個核心目標。很多人退休後,忽然發現自己的定位變成「無業遊民」,沒了工作,沒了目標,整個人頓時迷失方向,最後只能靠追劇、滑手機來打發時間。

所以,退休後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寄託。這可以是家庭、朋友、信仰,或者某個長期的興趣。有些人開始種花種草,每天跟花草對話,建立深厚的感情;有些人投身公益,當志工、做捐贈,覺得自己還能發揮價值。


而對我來說,「有寄託」的另一種方式,就是讓退休金安穩地變多——透過穩定的高股息基金或股票,確保資產不是存著等通膨吃掉,而是每個月都能收到「退休金發放通知」。畢竟,金錢也是一種精神寄託,看到帳戶裡的錢變多,心靈就會變得很踏實。

三、有變化:生活不能只是「按部就班」,要有驚喜感
如果每天都過著一樣的生活,那就像一部沒有劇情的電影,沒有人會想看完。退休後,你的日子需要變化,否則人生會變成「一成不變的重播」。

有些人說,他們的退休樂趣就是每天換一間早餐店吃早餐,以維持生活的新鮮感。這聽起來很有道理,畢竟,誰想過著完全沒有驚喜的生活?

所以,退休後要適時來點新挑戰。

a:可以學點新技能,像是烹飪、攝影,甚至跳舞(當然,前提是骨頭還承受得住)。

b:或是換個生活環境,去不同的地方旅行、走走看看,避免讓自己陷入「家裡—市場—電視機」的無限循環。

c:甚至在理財上,也可以適時調整投資策略,做點「風險控制」,讓資產在變化中穩定成長,就像人生一樣,該動的時候還是要動一動。

生活如果沒有變化,就像股市只有一檔股票可買——光是想像就讓人提不起勁!

結語
退休後的生活應該是一場有趣的旅程,而不是一場無聊的等待。

「有事做、有寄託、有變化」,這三個原則不僅是退休生活的品質保證,也是讓你避免變成沙發馬鈴薯的三寶。

如果你能像我一樣,保持理財活力、心靈寄託和生活變化,那麼退休後的每一天都會充滿新鮮感,活得比上班族還精采,甚至比年輕人還年輕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免費的代價

老友的投資價值——從人力資產觀點看退休生活

高配息ETF:破解「左手換右手」迷思,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