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媒體一直鼓吹「年輕人提早退休」?背後的商機與世代焦慮
最近在媒體、社群、YouTube 上,常看到許多鼓吹「30歲財務自由」、「年輕退休」、「不上班也能過生活」的內容。作為一個經歷過不同世代職場氛圍的人,我不禁開始思考:為什麼這幾年媒體這麼熱中談「年輕人退休」?為什麼不再強調「任事」與「責任感」,反而把「退出職場」當成一種人生理想?
這樣的改變,背後其實藏著許多社會結構的變動與商業操作。
從「勇於任事」到「提早退休」:世代價值的轉變
我記得自己年輕的時候,媒體很少談「退休」這個概念。當時的風氣講究的是「責任」、「拼搏」、「成就感」。成功的象徵是一步步從基層做起,最終成為主管、老闆、專業人士。
而今天,年輕人的媒體語言卻是:「賺夠了就走」、「不上班也能過生活」、「用股息取代工資」。這種對比之強烈,讓人不禁思考:是年輕人變了?還是社會讓他們只能這麼選?
媒體與商業的合作:製造夢想、製造焦慮
「提早退休」看起來是一種自由的選擇,但背後其實早就被包裝成一門生意:
1:推廣高股息ETF、資產配置工具
2:販售財務自由課程、自媒體變現策略
3:打造數位遊牧、旅居生活的幻想
這一切都圍繞著一個訊息:「現在努力一點,你也可以不上班」,同時也推銷了大量產品與服務。對年輕人來說,這是一種希望;對商人來說,這是新的藍海。
年輕人真的想退休,還是只想逃離?
我認為,年輕人之所以渴望「提早退休」,其實是對現狀的無力感:
#工資成長停滯,物價與房價不斷上漲
#工作壓力大,卻看不到升遷與保障
#長輩的成功路徑已難以複製
在這種情況下,「退休」不再是結束,而是一種逃脫現實的想像。他們不是不想努力,而是不知道努力還能換來什麼。
結語:是提早退休,還是被提早勸退?
這場「提早退休」的運動,某種程度上也是社會變遷下的無奈結果。與其說年輕人想提早退休,不如說他們感受到這個社會不再提供穩定、上升與被尊重的機會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