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足,不必拼命追趕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- 4月 19, 2025 在這個講求效率與快速的時代, 理財不一定要拼命衝刺。 有時候,慢慢走、穩穩存、簡單過, 反而是最踏實的富足。 投資是為了生活,不是為了焦慮; 金錢是工具,不是目的。 把理財當作生活哲學的一部分, 用輕鬆的心態走長路。 人生, 不用太滿, 剛剛好就好。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免費的代價 - 4月 02, 2025 免費的代價 午後的街道,人潮流動,空氣不冷不熱,正是適合隨意閒逛的時候。騎著車慢慢滑過街角,我發現不少宗教團體的免費講堂佇立於此,大大小小的海報張貼在門口,宣傳著各種“心靈成長”課程。冥想、靜心、人生哲理……看起來,這些課程都是無償提供,似乎只要願意踏入門內,便能獲得一份精神的滋養。 可世上真的有免費的東西嗎? 投資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“免費最貴”。 意思是,那些看似不需要花費的事物,往往背後藏著更高的代價。這些宗教團體用免費作為誘因,吸引路過的行人踏進門內,而真正的目的,不只是給予,而是建立一個長久的關係。當你坐在課堂裡,聆聽講師的分享,或許心靈的某個角落被觸動,覺得這裡值得信任、值得依靠。慢慢地,你開始習慣這裡的氛圍,願意再來一次,再一次……直到某天,你可能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,甚至是金錢,成為這個團體的一份子。 這就是“人力資本”的概念。 對於宗教團體而言,免費課程不是成本,而是一種投資。 他們犧牲短期的收益,換取長期的支持。當社群擴展,有人願意捐款,有人願意義務服務,即使沒有金錢上的回報,也會有人出一份力,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循環。這樣的策略不只是宗教在用,許多行業也在使用。商業界的試吃活動、免費體驗課、試用版軟體,都是異曲同工之妙——讓人習慣,讓人依賴,最終形成一種價值交換的關係。 人們總說“有錢出錢,無錢出力” ,這句話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。有人貢獻金錢,有人貢獻時間,而團體則透過這些人的參與得以運作下去。這世界上最昂貴的,往往不是明碼標價的商品,而是那些看似免費卻能改變你行為、影響你選擇的東西。當我們被免費吸引時,或許該問問自己:這背後真正的代價是什麼? 太陽漸漸往西邊傾斜,街上的人流仍舊川流不息。我騎著車繼續向前,心裡忽然明白了一件事—— 這些免費的課程,從來不是施捨,而是交易,只是它的貨幣,不是金錢,而是時間與信任。 閱讀完整內容
老友的投資價值——從人力資產觀點看退休生活 - 4月 03, 2025 在人力資產價值(Human Capital Value)理論中,一個人的總財富由**金融資產(Financial Capital)與人力資產(Human Capital)**組成。年輕時,我們依靠工作能力賺取收入,累積金融資產,這是人力資本的直接體現。然而,隨著年齡增長,勞動能力下降,金融資產逐漸取代人力資本,成為退休後的主要財務來源。 但在人力資產的概念中,除了技能與勞動力,**社交資本(Social Capital)**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。老朋友,正是退休後社交資本的關鍵要素。錢花了,下個月還會來;但老友凋零了,少一個是一個。即使能結交新朋友,但要取代老友並不容易,因為老友擁有共同回憶與生活經驗,這使得交談更具共鳴與價值。 投資理論中強調「資產配置」與「風險分散」,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退休後的生活規劃。單靠金融資產並不足夠,還需要穩定的社交資本來支撐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。老友的存在,就像投資組合中的「高股息穩定資產」,持續提供回報,減少生活的波動性與孤獨風險。 老友三分類——「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」的投資價值 孔子將朋友分為三類:「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」,這三種朋友在人力資本價值中扮演不同角色,各自帶來不同的「收益模式」。 1:友直——如同「風險管理專家」,協助我們避開投資與人生的誤區 這類朋友坦率直接,能在我們做錯決策時提醒我們,就像投資中的風險管理機制,防止我們走向錯誤方向。他們的價值在於幫助我們保持理性,避免因情緒或錯誤資訊而做出不明智的決定。 2:友諒——如同「穩定收益型資產」,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 這類朋友有包容心,理解我們的缺點,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與我們計較。他們的存在,就像穩定的現金流,能讓我們在退休生活中獲得心靈上的支持與陪伴,減少孤獨感與壓力。 3:友多聞——如同「知識型資產」,幫助我們拓展視野與學習新知 這類朋友擁有廣博的見識,能帶來新資訊、新觀點,提升我們的思維與決策能力。退休後,雖然不再職場工作,但透過與友多聞的交流,仍然能獲得有價值的知識,就像長期成長型投資,持續帶來複利效應。 結論:老友是退休生活的「長期價值股」 在人力資產價值的框架下,老朋友不只是社交對象,而是一種無形的「隱形資產」,具有情感支持、知識傳遞、風險管理等多種價值。投資金融資產固然重要,但投資友誼,同樣能帶來長遠的回報。 退休後的生活,就像投資組合一樣,需要穩定的資產配置。老友,... 閱讀完整內容
高配息ETF:破解「左手換右手」迷思,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 - 5月 12, 2025 在資訊過載的今天,許多網紅和財經KOL對高配息ETF提出了諸多質疑。常見的批評聲音是:「高配息ETF終究會讓你住公園。」他們的觀點通常圍繞在這句話上,並強調「配息只是左手換右手,賺了配息賠了價差。」這些話語雖然聳動,卻未必能夠全面反映高配息ETF的真實價值。作為一位長期投資並注重現金流與被動收入的投資人,我認為這種觀點過於片面,值得我們深入探討。 什麼 是「左手換右手」誤解? 所謂的 「左手換右手」 ,用來形容公司發放股息後,帳面價值下降的情況。這一說法,似乎把股息分配當作一種「價值流失」,但實際上,這只是企業把盈餘透過股息分配給股東的過程。 這不等於價值的消失,而是價值的實現。 就像企業將賺來的現金回饋給股東,而股東得到的股息正是來自企業的盈餘,這些現金可以再投資,形成新的現金流。 市場有效性假說 與 股價波動 如果我們理解了市場有效性假說(EMH),便能明白:市場價格反映所有公開資訊,而短期內的價格波動往往是隨機的,無法預測。因此,若一個投資者單純關注短期的價差波動來評價高配息ETF,就會忽略其背後的核心價值——穩定的 現金流 。 高配息ETF與被動收入的 關聯 對我來說,選擇高配息ETF,並不是為了單純博取資本利得,而是為了建立一個穩定的被動收入來源。這就像是買房收租,而非只追求短期房價的波動。當你選擇高配息ETF時,你所得到的股息收入就是你每年穩定的現金流,不會受到股價波動的影響,能夠持續支撐你的生活需求,尤其在退休之後,這種現金流將成為生活的保障。 高配息ETF的實際數據 分析 以台灣市場的三檔知名高配息ETF為例,這些ETF都具有穩定的配息紀錄,並且能夠提供穩定的被動收入: 1:元大高股息ETF(0056) 近一年殖利率約為5.5%。 每季發放一次股息。 近三年的年化報酬率約在6%至7%之間,顯示其長期穩定的表現。 配息穩定,並持續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現金流。 2: 國泰 永續高股息ETF(00878) 近一年殖利率約為5.8%。 每季發放一次股息,提供持續的被動收入。 近三年的年化報酬率約在7%至8%之間,顯示其在市場中的優異表現。 該ETF的配息穩定,且其持有的高股息成分股有助於維持穩定的收益。 3:群 益 台灣精選高息ETF(00919) 近一年殖利率約為6.5%。 這檔ETF每季發放一次股息。 近三年的年化報酬率約為8%,其高配息的吸引力... 閱讀完整內容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