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思維三部曲:從資 產建立到現金流設計#上篇
資產的三重任務:生活中的減法、加法與現金流
資產的三種樣子:從一段人生轉彎開始說起
那年,左肩骨折,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真正停下來,什麼都不能扛,連穿衣、洗頭都得靠人幫忙。醫師說,復原需要時間,不能心急。於是我一個人在小鎮的房間裡,日子像被放慢成一格一格的底片。
也是在那段日子,我開始思考「退休」這件事。
不是因為我準備好了,而是身體誠實地告訴我:你要開始為不能勞動的未來做打算了。
一、減少生活支出——與房東說再見
我回頭看這些年,最大的開銷之一,就是房租。
若當年有能力買下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屋,現在就不必每年提心吊膽等房東漲價,也不用在物價上漲的壓力中,一邊算著退休金夠不夠用。
買房不是為了炫耀,而是為了減少未來幾十年重複的開銷。這是一種預先處理生活壓力的做法,把支出轉化為資產。
現在,我終於懂了:自住房,不只是牆和地板,它是心的安身之處。
二、提高生活滿足感——生活不該只是將就
骨折那段日子,有朋友載我出門散心。坐在副駕的我,看著窗外風景,突然明白:這些年我太節省了,捨不得買車、捨不得享受,甚至連放鬆都是罪惡感。
但人活著,不應該只是省錢過日子。我們努力理財,不是為了苦撐到老,而是讓老來的自己還能擁有選擇幸福的權利。
所以我開始重新看待那些提升生活品質的資產──一台車、一張舒適的沙發、一間能曬太陽的房間。它們或許不會「賺錢」,卻能讓我過得像個人,而不是一個活在Excel表格裡的數字機器。
三、增加現金流——為自己養一條小河
年輕時總認為,資產越多越好。但當我無法再靠勞力工作時,我才真正體會到:現金流才是關鍵。
股票裡的0056、房子的租金、甚至小額的債券利息,這些定期進帳的「小水流」,比帳面上的千萬資產還讓我安心。
現金流,是讓退休生活持續運作的引擎。你不必賣掉股票或房子,只要等那筆錢每月自動匯入,就能吃飯、繳費、喝杯咖啡。這不是財富自由的炫目口號,而是樸實又重要的生存節奏。
尾聲:資產的模樣,其實就是生活的選擇權
那次受傷讓我提前「預演退休生活」。從那之後,我不再單純追求資產數字的成長,而是開始思考每一筆資產能為我帶來什麼樣的未來。
是幫我節省支出?讓我活得自在?還是每月能送來一筆穩定的生活費?
這三種資產的功能,像是生活的三條腿。缺一條,生活就會搖搖晃晃。
而我,正在學著讓它們平衡,像一張穩固的木椅一樣,安安靜靜地,撐住未來的日子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