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老就是努力花錢,而不是繼續存錢

 養老就是努力花錢,而不是繼續存錢

對於我們這些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老朋友來說,理財的最高指導原則其實很簡單:養老就是努力花錢,而不是繼續存錢!畢竟,存錢存到死,這樣的養老生活,誰會喜歡呢?要知道,延遲享樂的理念如果過頭,金錢不但沒讓我們過上更好生活,反而變成了枷鎖,讓我們窮到只剩下錢!


「窮到只剩下錢」的真相

說到金錢的價值,我們常聽人說,「存下來的錢才是財富!」不過,金錢的真正價值,其實應該是能讓我們過得更好,體驗更精彩的生活。如果一輩子辛苦存錢,結果連基本的享受都捨不得,那麼這些錢的意義只剩下一串冷冰冰的數字,對生活也沒什麼幫助。你看,這就是「窮到只剩下錢」的真實寫照——擁有了一堆財富,卻無法享受生活。


當你「窮到只剩下錢」時會怎樣?


1:極端節儉,活得像錢包

即便早就財務自由,還是每天過著像窮小子一樣的生活,這種人甚至連偶爾出去吃個好餐、買個舒適的椅子都不願意,反而覺得「花錢就是浪費」。這可不是「精打細算」,而是「錢包裡的錢比人心裡的幸福還重要」。


2:錯過最好的時光

一直說「等我存夠錢再去旅行、再陪伴家人」,結果等到存夠了,才發現自己身體不如以前,親朋好友也沒那麼年輕了。到那時,或許唯一能追溯的就是那個“存錢的我”,但是已經錯過了該過的精彩時光。


3:錢成了唯一的安全感

有些人即便存滿了一大堆錢,卻還是害怕花出去。存錢成了唯一的「安全感」,結果怎麼樣?每次花錢都心慌意亂,甚至想著「我存得越多,未來就越安全」,結果卻錯過了享受當下的機會,成了錢的奴隸。


延遲享樂:理財智慧還是心理枷鎖?

適度的延遲享樂當然有理財的智慧,但如果過頭,可能就會變成我們的心理枷鎖。「錢只能存,不能花」,這種心態,除了讓自己不快樂,還會讓你在退休後,只能眼睜睜看著錢多到不知如何處理,而自己卻依然緊縮腰包。


如何避免成為「窮到只剩下錢」的典型?


1:理財應該包括享樂的預算

是的,存錢很重要,但花錢也是理財的一部分!不妨每年計劃一次旅行,定期與家人朋友聚餐,還有什麼能提升生活品質的小物品,都該是理財的範疇。存錢是為了享受生活,別讓「享受」成為最難達成的目標。


2:問問自己金錢的真正用途

存錢的目的是什麼?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,還是純粹讓賬戶數字越來越大?如果答案是讓生活更好,為何不從現在開始就享受一點呢?畢竟,生活本來就不會等人。


3:現金流,才是王道

只存錢會讓你一直覺得「錢花了就沒了」,可是,如果有穩定的現金流(如股息、租金),就能讓花錢不再成為焦慮源。錢會自動回來,讓你花得安心,過得快樂。


4:珍惜當下,適時花錢

我們常說「金錢買不到健康」,但其實健康、親情、友情這些才是最無價的東西。如果一味存錢,等到退休才想享受,可能連動身的力氣都沒有了。讓我們在生活中,適時享受當下,體會生活的美好。



結語:讓財富為你服務,而不是成為負擔

真正的財務自由,不是存最多的錢,而是能夠自由支配財富,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。 如果我們一生都在存錢,結果卻從未真正享受過,那麼這些錢又有何意義?


「窮到只剩下錢」可不是成功,反而是一種遺憾。 金錢應該是生活的工具,而不是生活的目的。學會適時享受,才是真正的財富管理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免費的代價

老友的投資價值——從人力資產觀點看退休生活

高配息ETF:破解「左手換右手」迷思,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策略